当前位置:海产品批发市场健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2022-09-02

患者的自我监测是指导血糖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它还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自我监测如此重要,却常常被患者忽视。

10月31日上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周佩如在门诊大楼5楼开展了一堂题为《糖尿病人的自我监测》的讲座,全面讲述了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自我监测,以协助糖尿病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工作人员临时添加了许多塑料凳子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现场观众以老年人为主,大伙自觉携带纸笔,一边听讲一边记录,听课的认真劲头一点也不逊色于在校学生。讲座过程中,周佩如不时向公公婆婆发问,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响应,现场互动不断。公公婆婆一有疑问也会把问题提出来,周佩如一一地进行解答。

专家介绍周佩如:副主任护理师,护理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首届糖尿病专科护士,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经验,擅长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管理及教育。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一、自我监测的重要性通过自我监测才能知道血糖控制得是否达标,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监测才知道是否发生了低血糖,才能及时调整治疗。

(一) 自我监测是指导血糖达标的重要措施(二) 自我监测也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手段二、自我监测的内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应该是全面的监测,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并发症危险的的监测。接下来,我们一一地进行介绍。

(一)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作用:HbA1c水平是监测的金标准。HbA1c水平反映患者近2-3个月内整体血糖控制水平,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是平均血糖。

2、监测HbA1c的目标和频率:

(1)目标:HbA1c<6.5%(2)频率: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达到目标后每6个月测一次(3)监测HbA1c的意义:既然HbA1c升高意味着并发症增高,降低HbA1c意味着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也就是说监测HbA1c能确定血糖是否达标以及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二) 监测血糖:

1、监测血糖的时间点:空腹/餐前;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有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

2、监测血糖的目标和频率(1)目标:空腹 4.4-6.1mmol/L;非空腹 4.4-8.0mmol/L。

(2)频率: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天监测4—7次,病情稳定,达到控制目标时每周监测1—2次;开始胰岛素治疗者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测2—4次;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测血糖2—4次。

3、老年人控制血糖的目标:

(1)基础治疗控制目标:11mmol/l或尿糖甚少强化治疗控制目标:空腹<6.11mmol/l平均血糖6.11-7.77HbA1c也正常2型DM患者可接受的治疗目标:

空腹血糖<10mmol/l餐后1-2h为7.8-10mmol/lHbA1c<正常上限+1.5%基础控制目标是治疗有症状的高血糖,达到平均血糖大约为11mmol/l或尿糖甚少。空腹<6.11mmol/l,平均血糖6.11-7.77,HbA1c也正常。但许多人都反对把这个目标应用于老年人身上,理由:1.老年人做不到强化治疗所需的技术和知识,他们的学习与记忆力不够2.承受不了常有的低血糖所引起的风险3.65岁以上非糖尿病老年人预期平均寿命为15年,75岁以上者不足10年,85以上不足5年。而糖尿病病人预期寿限则比上述年限短。但60-70岁新诊断的病人尚有足够的时间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年老与糖尿病相互作用,许多慢性并发症更易发生,因此老年糖尿病病人值得如同非老年糖尿病病人一样进行血糖良好控制。

(2)实际控制目标FBG < 11.1 PBG <13.9正常水平这种人可以高龄达80岁左右,但常常无明显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缺血临床表现、糖尿病轻、所需降糖药剂量不大、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尚正常。

另外有许多老年糖尿病病人,当血糖经药物降到10.0mmol/l左右时,有时出现原已转为窦性的心率复转为心房纤颤或出现心电图心肌缺血征象加重,或脑缺血症状。有研究表明当血糖较快下降到<9.1±2.7mmol时可以出现血儿茶酚胺明显升高。升高的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在血糖9.1±2.7mmol时可诱发心、脑缺血业已加重,但尚无症状的病人呈现症状。因此,对许多老年病人,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引起症状的高血糖,即平均血糖在11.1左右,或控制在尿糖量甚低,不足以引起多尿症状及脱水的血糖水平。如果这种要求达不到,可将目标定为空腹不超过11.1mmol/l,餐后<13.9mmol许多病人病情轻,仅用二甲双胍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不连用磺脲和胰岛素等引起低血糖的药品,血糖可达正常,也不会引起低血糖。这类人血糖控制可接近正常血糖。

(三) 监测血压1、 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国外糖尿病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80%,我国糖尿病患高血压28-4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将会加速心血管、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

2、监测血压的目标治疗的目标是使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可降低心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血压持续超过130/80mmHg的病人都应接受治疗。

3、监测血压的时间无高血压者,每3个月检查血压一次;合并高血压者,每周检查血压一次。

(四) 监测血脂1、 监测血脂的目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 mmol/L甘油三脂<1.5 mmol/L总胆固醇<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2、 监测血脂的时间诊断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用调脂药物治疗者,需增加检测次数。

(五) 监测体重1、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 2(m2)理想BMI (Kg/m2) 男性 25 女性242、 监测体重的时间:每4-6个月监测一次(六) 监测心脏糖尿病与冠心病是等危症,糖尿病要降糖又护心,糖尿病患者每年必须做一次心脏检查。

(七) 监测足部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预防重于治疗。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自己检查脚,看有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每4-6月由专科医生检查一次。

(八) 监测眼底糖尿病是发生眼病的高危人群。一经诊断糖尿病,患者就应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九) 监测肾脏功能尿白蛋白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该检查一次尿常规、尿白蛋白。

坚持以上的这些监测,目的是通过记录这些监测指标的结果,您就可以先进行自我评估疗效,再由医生、护士进一步评定,然后依据这些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血糖的长期、有效的达标。

糖尿病治疗不达标则会出现可怕的并发症,例如心肌梗死、糖尿病足截肢、脑梗塞偏身瘫痪等等。一旦发生并发症,后果很严重,不仅因为心脏病、肾病、脑卒中可以增加患者身体痛苦,经济上的负担也不容忽视,除了治疗糖尿病、检测血糖外,还须支付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同时并发症住院需要家人的护理,如果再合并严重后遗症,更是增加了家人的长期照顾的负担。

(十) 不达标原因:传统治疗模式存在问题?

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时候(平均HbA1c >9%),通常是加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口服降糖药物(OAD),而不是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

第二,治疗调整通常不及时。比如,常常是在饮食控制3年后(尽管多数情况下1年后就会失效 Nathan et al., 2006), 患者才开始服用单一OAD治疗,并且单一药物治疗方案常常维持4年,即使HbA1c偏高(为8.8%)仍不作调整。 联合用药治疗一般是2.5年,之后HbA1c会再次升高。

我们应该考虑或许胰岛素应当尽可能提前应用?

区别于阶梯治疗方式,治疗方案应当是不断变化的。2007年2型糖尿病指南中指出,根据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分别选择生活方式改变及联合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或者联合治疗。

应当明确,如果得到专业保健医生的适当指导(比如营养师给予患者饮食行为改变的培训),生活方式改变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对超重的患者来讲)。(如果患者不超重,饮食指导也是有效的,但是最好及早应用药物治疗)。

第二步:指南中指出,在第一步治疗3个月后,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以考虑开始应用联合治疗或者加用胰岛素。

三、监测失败的原因(一)血糖值判定您是“好人”或“坏人”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病人,他们认为血糖仪成为判断他们自身价值的工具。当血糖读数满意时,就觉得自己做得非常好,是个“好人”;而血糖读数较高时,他们就想像血糖仪正在告诉自己:“你做错事啦,血糖又高了”,然后就会觉得自己是“坏人”。

(二)血糖仪好像控制了您的生活,告诉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的病人觉得血糖仪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例如:有的人不喜欢在餐前检查血糖,因为血糖读数高了,他们就不能吃自己想要吃的东西了。在运动前检查血糖,如果读数低了,就意味着他们不能锻炼了。等等(三)医生没有对监测结果采取措施一些病人能够利用血糖监测结果使自己的血糖达到正常水平。但是,有的病人仅仅只是监测血糖并记录结果,以便医生能够评估他们的血糖情况并调整治疗。如果有的医生没有积极的利用信息给出反馈,这些病人就会想:大夫都不看,我再监测有什么用?

(四)经常外出不方便有些患者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出差,出门在外,监测血糖很不方便。

(五)工作忙,没时间监测血糖四、如何才能坚持自我监测?

(一)与您的血糖仪和平共处监测血糖不是“考验”,它只是一次测试血糖值没有“好”或“坏”,它只是一个数值面对高的血糖值您应该想的是“我需要对它做什么?”

(二)合理地期望您的血糖结果向医生咨询并确立您的合理的血糖目标记住不要灰心:治疗过程中血糖有所波动是正常现象(三)学会充分利用血糖信息与医生一起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在血糖值高或低时应该做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调整用药方案?

(四)将监测血糖与其它日常工作联系在一起,将小巧、便携的血糖仪放在显眼处以便提醒自己只有做好自我监测,及时了解血糖、血压等的情况,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最终减少并发症发生。这样不仅减少并发症带来的身体痛苦,同时也会减少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或减轻家人照顾的负担。